Church Matters: A New Christian Authoritarianism? (98 期:一種新的基督教威權主義?)

Christian Nationalism, Theonomy, and Magisterial Protestantism

What is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Provoked by secularism’s growing dominance in culture, a growing number of Christians have begun arguing the church needs to undertake nation building through culture war. Some identify as Theonomists, others as Magisterial Protestants, many as Christian Nationalists.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se groups, but all of them want all Ten Commandments or the Apostles Creed placed front and center in a nation’s founding documents. Many would also shrink the scope of religious liberty. Yet is this what Jesus had in mind when he sent his church into the world to make disciples? This issue of Church Matters will argue that it isn’t. These authoritarian systems fail to recognize that nations can’t be saved; only people can. And it’s saved people gathering in churches who bear Jesus’ name, not governments. Jesus promised victory to his Church, not to the countries where his churches live as exiles and pilgrims.

編者按:爲什麼這是一場關乎教會使命的對話?

讓我們先來看看本期《九標誌中文期刊》(英文版已經改名爲《教會很重要》Church Matters)所談論的神治論和基督教國族主義的內容是什麼和不是什麼。

首先,本期期刊的目的不是要質疑任何人的信仰。用神學「會診分級」的術語來說,本期期刊討論的是「重要」議題,而非「基要」議題。基要議題,如神論、救恩論,是關乎福音本質的問題。一個人能否得救取決於他(她)是否正確地理解這些議題。而重要議題,如聖禮或按立,是教會事務,尤其與地方教會相關。

關於重要議題的分歧是基督徒之間關於基督信仰進行的對話,希望本刊能體現出這種精神。

然而,重要問題仍然重要,因爲它們有助於彰顯福音、保護福音,並能夠捍衛福音。這也是地方教會存在的原因——彰顯、保護並捍衛福音。一個人脫離教會的人可能是個得救的基督徒,但要將他們的福音見證一代代地傳下去,就需要一個按照聖經建造的教會。

總的來說,新一代的神治論者、基督教國族主義者和新教國教主義者所提出的對話是關乎重要議題的對話。教會是否應該用刀劍促進教會的工作?教會的任務是「改造」國家嗎?他們是否應該將基督的名用於一個國家?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對教會的本質及其使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這就是爲什麼你應該對這場對話感興趣的原因,牧師們,這是一場關乎教會使命的對話。

你的政治神學深思熟慮嗎?

退一步說,更大的情況是這樣的。牧師自身的神學素質成長應該包括學術界所說的政治神學。政治神學是神學的一個領域,它幫助我們把教會放在行政區劃圖上,就像地圖上的圖釘一樣。它包括教會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宗教自由、對基督和文化的看法、公民的義務和責任等話題,甚至包括講道者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應該講些什麼等議題。有時,人們將其中的一些話題——尤其是與公眾參與有關的話題——稱爲「公共神學」。如果你願意,也可以使用這個詞。我更喜歡的是「政治神學」這個更大的總括性標籤。

忠心的牧師理所當然地譴責講台的政治化,也就是爲黨派或某個政策計劃的目的而使用講台。這樣做會顛倒耶穌天國的議程、將其僅僅看爲地上的議程。不過,你的政治神學就像你的末世論和你對聖約的看法一樣,會影響你對教會宣教使命的看法。因此,這是教牧研究的必要課題。

基督徒的政治從一個新生嬰孩信徒宣佈「耶穌是主!」的那一刻開始。

然後,牧師們,你和教會的工作就是教導這個基督徒,這位新生君王耶穌所吩咐的一切(太 28:19),包括生活中所謂屬於政治的領域。我們的政治也必須在基督的統治之下,它們不能與我們的「宗教」隔離開來。相反,政治是基督徒門訓的一個領域。

然而,基督徒在政治領域的參與包括哪些方面?牧師應該如何具體而詳細地處理政治議題?教會或其成員應在多大範圍內尋求對國家和政府施加影響?這就是第二層對話的開始。

威權主義

新一代的作家和講員們提出了一個廣泛的、我認爲屬於威權主義的答案。我首先描述性地使用威權主義一詞:至少從最近的定義來看,他們要求國家做的事情比古典自由主義要求國家做的事情要多。古典自由主義強調自由。它要求國家爲每個人確保最大限度的自由。因此,這群作者和講員可以被稱爲是後自由主義者。

然而,我也在批評性地使用威權主義一詞:他們賦予文官政府的權力超過了聖經,或者至少超過了聖經智慧所建議的。我不是說聖經教導古典自由主義。但我要說,聖經對政府的看法至少在這兩個關鍵點上與古典自由主義有重疊之處:兩者對政府的管轄範圍都比神治主義和新教國教主義新教要窄,聖經和古典自由主義都責成政府保護所有公民在政治上的基本平等。

關於這一點,請參閱本刊的其他部分。現在的重點是,本期的《九標誌中文期刊》希望能幫助你對自己的政治神學有更清醒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確定它如何影響你對自己的工作以及教會使命的理解。

教會使命與政治緊迫性的風險

我要提醒你的是,我希望你從這篇開篇文章中得到的主要啓示是:教會的使命是有風險的。對於牧師來說,教會的宣教使命是一個有風險的話題,因爲我們總是有可能被我們所處的時代和地點最緊迫的政治、經濟或道德挑戰所左右。如果打開聖經,找到任何與你當前所面臨的挑戰稍有關聯的內容,你就會受到試探,圍繞這些內容來塑造教會的使命。

你感到受壓迫嗎?聖經反對壓迫。所以說教會的存在就是爲了反對壓迫。

您擔心您的社會道德淪喪嗎?聖經反對社會道德淪喪。因此說,教會的存在就是爲建立一個有道德的社會而奮鬥。

你關心良好的政府嗎?窮人?物質豐富?尋找人生目標?健康的家庭?聖經涉及所有這些事情。所以說教會主要是爲這些事情而存在的。至少這會成爲你的試探。

當人們感受到政治分裂或文化衰落的壓力時,他們只想談論這些。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現在是站出來戰鬥的時候了。」他們會以此來塑造教會的使命。

毫無疑問,有些時候我們應該採取立場或做出不同尋常的舉動。你不想成爲在 1859 年的美國或 1938 年的德國主張「讓我們避免政治!」的牧師。你想成爲在這種時刻採取正確立場的人。

然而,正是在這些政治風險很大的時刻,我們需要特別小心,以免我們的教會偏離正軌。紛爭越多,這類試探就越大。因此,在文化動盪和政治動盪的日子裡,我們更需要加倍努力研讀聖經。對經濟浪潮和政治風向的敏感與被這些浪潮和風向所驅使是不同的。當教會受到這些議題驅使時,他們的遊戲規則——他們的使命感——很容易屈服於聖經的失衡和世俗的議程。

因此,我們站在這裡,感覺就像是從一個重要的歷史時代過渡到另一個歷史時代——從一個打著 「基督宗教」”旗號的文明過渡到一個被視爲後基督教和新異教的文明。與 50 年前,尤其是 100 年前相比,基督教不再受到政治、商業、法律和文化機構的尊重,哪怕這種尊重只是名義上的。新教賦予個人的良知在上帝面前的至高無上地位感受到了身份政治的牙齒在咬它的腳跟。甚至連性別和家庭這樣的基本文明基石也突然成爲爭奪的對象。因此,基督徒發現自己又被推到了激烈的教會使命對話中也就不足爲奇了。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這麼多年輕的基督徒會問——願神保守他們,但的確主要是年輕人在問——「等等,教會在這裡是否應該做得更多?」

一個國家對基督教和基督教道德態度的改變會改變教會的宣教使命嗎?當然不會,也沒有人會說會。不過,請環顧四周。後千禧年末世論正在流行。長期以來被認爲已經死亡的神治主義和新教國教主義最近又復活了。諸如此類的運動有助於擴大對教會宣教使命的認識。他們認爲,教會的使命不僅僅是使人作門徒和教導耶穌所吩咐的一切,而是在這個時代爲社會的變革和重組而努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裡,政治右派和左派的威權主義版本趨於一致。他們將不同的政治議程強加於教會,但都強加了更實質性的政治議程。左派要求教會在非洲挖水井。右派則希望將耶穌的名字寫入憲法。左派要求種族賠償。右派則想把褻瀆神明定爲犯罪。如果你反擊,左派會指責你只關心福音信條,不關心福音行爲,只關心正統,不關心正信。右派則會指責你是敬虔主義、靈修主義、被動主義,甚至是重洗派。我的觀點不是說「我們需要第三條道路,因爲耶穌在政治上既不左也不右。」我的觀點是,左派和右派或多或少都有某種威權主義,左派和右派這根 X 軸都在某個刻度的威權主義 Y 軸上。

因此,如果你傾向於威權主義,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我請你記住當彼得在客西馬尼花園拿起刀劍的時候,耶穌對彼得說的話:「我們不能那樣建立我的國度,彼得!」

基督徒應該拿起劍來實現民事目的嗎?教會的目的呢?釐清這兩件事之間的區別正是本期期刊的重任。

Select Language